单方面撤销令是否合法合规?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一事件又带来哪些启示?
一份报告,一个名单,一场争议,让口罩成为近期中美两国间的焦点。
北京时间2020年5月7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企业生产的口罩的检测报告,指出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同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新了“已获授权口罩”清单,即业内所知的应急使用授权(EUA)。数十家此前获得EUA授权的中国口罩出口企业,被集体移出“白名单”。
此举立即引发争议。
多家被剥夺EUA授权的中国口罩出口企业告诉记者,美国的做法存在诸多疑点,也令受到影响的企业难以理解。部分企业还计划,向美国相关部门提出进一步的申诉。
接踵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被拒绝”的口罩将面临何种境遇?这一事件又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哪些深层次的启示?
撤销令合法合规吗?
疑点1:美国单方面撤销授权,是否合法合规。
疑点2:被检测产品的来源及状态不明。
疑点3:美国单方面进行检测,过程不透明。
据了解,早在今年2月初,美国FDA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医疗器械和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发布了EUA。
4月3日,美国FDA做出决定,允许未经美方检测的制造商生产的口罩,进口到美国,只要产品符合其他一些国家的标准,或者经过一家独立实验室的审查。
而此番,美国突然单方面剥夺已获得EUA授权的中国出口企业资格,引发中国出口企业普遍不满,也纷纷提出自己的质疑。
一家位于珠三角地区、此次被排除出“白名单”的口罩出口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EUA建立的基础,本身就是承认某一个国家的标准,而FDA近期的做法,相当于推翻了这一基础,并且没有给出任何解释,这些都让人无所适从。”
山东一家同样被排除出“白名单”的口罩生产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政策朝令夕改,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该负责人还对检测过程提出诸多疑问,“检测产品的来源到底是哪里?能否证明是我们生产的产品?”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准备采取进一步的申诉行动,希望通过美国的收货方,对其产品进行公开检测,以证明产品质量,争取重新进入“白名单”中。
中国口罩出口企业受此次事件影响,损失惨重
除去涉事中国出口企业,法律界人士也对美国这一做法的合法合规性,提出了质疑。
江汉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皛向记者介绍说,美国FDA撤销中国部分企业的EUA授权,其实并不意外。他认为,从法律层面而言,美国FDA有权定期审查EUA的适用性,包括有权视情况撤销EUA授权。
方皛进一步解释称:“具体来说,撤销授权的情况可能包括授权产品故障、无效;授权产品经检测,发现使用后可能对消费者不利;授权产品已引发或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授权基础及风险/收益评估发生重大变化等。”
虽然撤销授权并非意料之外,然而,突如其来的撤销行动,仍然存在诸多疑点。
有律师就质疑,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此前所有口罩已经取得了美国FDA的“技术豁免条款”,此时单方面撤销决定,是否合法合规,有待解释。
另一个疑点在于,检测单方面进行,存在不透明性。
目前,中国相关部门已出台规定,所有出口医疗物资,必须经过严格的主管部门检测及出口检测。而美国方面的检测是否有中立方参与,未做任何公示。同时,检测过程也没有任何说明。送检的口罩是否处于未拆封状态,还是已被污染,皆存在疑问。
这些问题,还有待相关方的进一步沟通与公示。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措施1:与美国政府协商与申诉,重回“白名单”。
措施2:与美国收货人协商,使对方认可产品质量,顺利接货。
措施3:尝试将产品转到符合要求的第三国出售。
由于被突然取消EUA授权,给我国口罩出口企业带来惨重损失。
据涉事企业介绍,一些正在或即将签订的订单,因此次事件被取消,使企业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流失。更严重的是,还有一些企业,已将口罩出口至美国,面临货物被退运的风险。
北京灏礼默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王沐昕介绍说,遭遇撤销令的口罩等医疗物资,在抵达美国后,可能面临三种情况。
第一,货物可能在通关时受阻,但经过美国收货人的努力,最后顺利通关,美国收货人得以从卸货港顺利提取货物。
第二,货物抵达美国后,可能因质量不符合美方标准,被美国政府没收。
第三,货物抵达美国后,因不能通关,收货人拒收,货物被遗弃在港口或需要退运。
已出口至美国的口罩等货物,可能面临退运风险
如果货物面临退运,又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王沐昕表示:“如果涉及退运,按照《合同法》规定,承运人应全力协助货方退回货物。但由于相关条款的说法并不明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承运人并没有履行这一义务。”
他介绍说,2019年,某班轮公司将中国货主一批大额货物运送到尼日利亚,然而货物在到达海关后出现问题,被收货人拒收。最终,货物被班轮公司丢弃在港口。“由于《海商法》没有关于回运货物的明确规定,在中国,鲜有顺利回运货物的案例。”王沐昕称。
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律师建议,中国出口企业在向承运人订舱时,要明确提出回运要约,避免风险。同时,企业应积极与美国相关部门沟通、协商、申诉,争取早日重新进入“白名单”。或者通过与美国收货人协商,使对方认可产品质量,顺利接货,避免损失。
此外,由于各国标准不同,出口企业也可以尝试将货物转到符合要求的第三国出售。
事件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1:将管辖权以及适用法律,尽量约定在中国。
启示2:合同中约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尽量约定为中国国标。
启示3:重视产品质量,将质量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尽管此次事件还存在不少争议,但给中国口罩出口企业带来的损失,已不可挽回。在解决争端的同时,企业也应进行思考,并汲取教训。
对此,方皛建议,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中国出口企业应注意,将管辖权以及适用法律,尽量约定在中国。例如,尽量将管辖权约定在中国法院,约定以中国法律作为准据法等。
此外,合同中约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尽量约定为中国国标。
“毕竟,中国出口企业对国内的标准及变化,更为熟悉和敏感。使用国标,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控合同风险。如若根据进口国标准签订合同,出口商通常需要根据收货人提供的信息,作为签订合同的参考。然而信息是否准确,标准是否有更新,都不得而知,风险也会随之加大。”方皛说。
我国海关等部门已加强对口罩等医疗物资的出口监管力度
同时,鉴于现阶段各国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方皛还特别强调,医疗设备进出口商在开展业务前,要咨询经验丰富的律师或海关代理等专业人士。
他还提到,尽管存在疑点,但美国提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应引起国内生产企业和进出口企业的重视。
通过此次事件,相信也让更多企业明白“得标准者得天下”的道理。生产者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主体,必须对其产品及因产品产生的一切后果负责。
方皛更提示:“即使合同约定了较低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标准,企业也应将质量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近期由中国出口医疗物资质量和标准引发的争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也表态称,中西方在各方面的要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接下来,在中国防疫物资出口问题上,中国一定会加强检测,严格执行监管政策。不管是质量问题,还是其他各项指标,都会严格按照产品的适用范围制造并使用。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双循环出海新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中93%设置儿科
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引
联播+|从三个维度读懂习主席这封贺信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