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蔓延的消息多到让人躲都躲不开——包括大规模隔离、致死人数的实时更新,以及对病毒的溯源等等。美国联邦官员说,在美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仍然很低,但不管怎样,恐惧情绪一直在迅速增加,尤其是在美国年轻人当中。
专家们说,这很可能是年轻一代第一次听到人们讨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正如本世纪头十年暴发“非典”和H1N1流感时的讨论一样。因此年轻人对它尤其敏感。
在社交媒体平台和互联网上不断接触到有关冠状病毒的信息很可能会引发焦虑,因为共享的信息数量巨大,而有些甚至不属实。在推特以及新闻网站上,频繁提及新冠病毒并更新关于它的消息,会让人觉得这种病毒比实际上更具威胁性,尤其在这个倾向于支持末日预言更甚于审慎声音的网络生态环境下。
加利福尼亚大学里弗赛德分校流行病学家布兰登·布朗说,就连冠状病毒相关热词和笑话的传播也可能成为另一种提醒,让人们想起潜在的威胁。
在南加州,中学生和大学生发起了取消上课直到疫情消退的运动。截至2月5日,要求在阿尔汉布拉联合学区取消上课的请愿书已经获得了超过1.4万个签名。
肯塔基大学健康传播学副教授黛安娜·弗朗西斯说,年轻人尤其容易焦虑,因为他们接收关于冠状病毒的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可以查找TikTok短视频和Instagram视频,可以从朋友和家人那里获得最新消息,也可以从新闻标题中获取信息。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拥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的可靠机构,并不是年轻人通常获取信息的渠道。弗朗西斯说:“一次性看到海量信息,以及信息的复杂性,是他们焦虑的原因。他们很难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焦虑、恐惧和担忧。”
互联网一般喜欢夸张或极端化情境。本意不拿疫情当回事的关于冠状病毒的笑话通常都带有暗黑底色。弗朗西斯说,手机给青少年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让他们意识到最近的疫情,而10年前不太可能如此。但是,可让人滚动浏览的新闻标题或推文并不会提供必要的背景。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双循环出海新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中93%设置儿科
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引
联播+|从三个维度读懂习主席这封贺信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