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悠扬的小提琴奏鸣曲,一位芭蕾舞者翩翩起舞。和他一起律动的,还有背景里梵高的向日葵。这些世界著名的向日葵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大屏幕上并慢慢铺展开来。随着音乐的戛然而止,舞者的动作也定格在了张开的姿势,而周围屏幕的向日葵也一一“盛开”。
这是“梵高再现”成都站开展期间时的一个场景。
据了解,该场展览运用40多块高清数字投影多屏互动呈现的方式,让体验者身临其境地看到音乐、听到画面,走入作品中。以数字化的方式将梵高一生近3000幅作品、手稿、书信用沉浸式光影形式进行立体展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走过巴黎、伦敦、洛杉矶、墨尔本、东京等世界近30个国家、80个城市后,“梵高再现”于去年首次在中国开启巡回展览,继北京之后,成都是其第二站。
近年来,与“梵高再现”类似的沉浸式展览,在成为了社交媒体热门打卡地点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业内人士指出,沉浸式体验是文化产业中“最有价值的热门趋势之一”。数据显示,仅仅在过去的一年,就有约40个以“梵高”为主题的体验馆在美国兴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梵高再现”的举办,是成都在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背景下的一个注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展览中国巡回独家主办方——杜星球总裁袁伟表示,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在推动数字经济与数字文化方面的发展享有重要地位和发挥着积极影响力。
同时,这也是生活在成都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看展基因”的展现。在“梵高再现”开展当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当座椅已被悉数坐满时,一些观众选择坐在地上——如果刚好坐在一块屏幕上的话,便通过介入作品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神奇的互动。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次展览的推文,其中一篇推文的内文写道,“在环绕式巨幕中沉浸式体验,结合时而急湍时而平静的古典乐,看到了他看过的世界,我们仰望了同一片星夜。”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在传统展览中,参观的形式被限定在单向的观看行为之中,长此以往,其参与度低、互动性弱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事实上,在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看来,观看是个“坏东西”,观众被从认知能力中分离出去,并以同样的方式,被从行动的可能性中分离出去。
在这种前提下,作为展览新形态出现的沉浸式展览首先是对传统展览参观模式的突破。有评论认为,沉浸式展览让参观变成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增强观者的临场感的同时,又获得了多感官的沉浸式审美享受。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精心制作的高科技装置让艺术家的作品不再曲高和寡。”今年4月,英国《卫报》上一篇有关沉浸式展览的报道指出,对于沉浸艺术,不少策展人和艺评人都会提到2012年首秀的《雨屋》,并认为正是它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广到艺术机构中。
2015年,《雨屋》来到上海,数据显示,《雨屋》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为期4个月的展期内,共吸引近20万名观众参与,人均排队时长超过2小时。
科技的进步,无疑是推动沉浸式展览成为现实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此次“梵高再现”展览为例,此次展览由国际知名的IP出品方Grande Experiences创作,除了“梵高再现”以外,其旗下还有“莫奈与他的朋友们”“达芬奇再现”等IP。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据介绍,其所采用的Sensory4是一项专利技术,结合了多路动态影像、影院级环绕音响和40多台高清投影的独特系统。据其官方网站显示,“梵高再现”是世界上最多人观看的沉浸式光影展览,累计参观人次超过850万。
具体来看,以“梵高再现”为代表的沉浸式展览首先调动起了观众除了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例如听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伟曾表示,“梵高再现”展览并非单纯地展示梵高画作,而是经过了精心编排的、时长为40分钟的一部“抽象电影”,并配有精心挑选的古典音乐。
在这其中,有亨德尔的《萨拉班德舞曲》、圣桑的《骷髅之舞》、夏布里埃的《田园牧歌组曲》、维瓦尔第的《四季:风暴》……配合梵高的不同画作与心境,其配乐的情绪也有所不同。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嗅觉也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主办方为不同场景准备了特制的香氛,会在特定的时间点喷洒至场馆,岩兰、雪松、檀香、豆蔻……以最直接的气味,触发观众们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除了光影交织的展览本身,其一比一复刻的梵高卧室、现场绘画体验区以及向日葵镜房等场景都指向了高互动性。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出现的相关推文,上述场景一般都是观众“凹造型”的背景板。有评论指出,高互动性意味着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再置于一种被动、旁观角色,而变作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成都在数字文化、数字经济方面的推广力度特别大,走在全国前列,这对我们自然很有吸引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伟曾特别提到成都与国内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
今年1月,成都率先发布《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成为全国首个针对数字文创产业制定“十四五”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今年2月,成都又发布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标志着成都市未来五年世界文创名城建设具备了纲领性指引。
在这背后,是文创产业正在成长为成都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2073.84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3%,占全市GDP10.4%。今年上半年,成都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1049.23亿元,实现了稳步增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作为一项国际大展,“梵高再现”在北京之后首选成都,是对成都潮流时尚产业 “异军突起”的看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伟表示,“我们此前专门做过调查,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国际品牌在成都的表现等等,发现成都这几年在国内的潮流引领方面,可谓是异军突起。特别是18岁~35岁的潮流人群,对品牌、国际IP等的认知度以及消费力度,都很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正如袁伟所提到,以包括首秀首店在内的首发经济,正在成为引领成都消费发展的新动能。以《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创名城建设规划》中作为文创产业示范园区(基地)之一的东郊记忆为例,即便面临疫情反复的压力,在展览方面也有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引入Burberry交融边界展、“黑与白”熊猫艺术创意展等多场国际、城市级展览IP。
接下来,“一座城市一年只举办一次”的奇点艺术节、国际顶尖的沉浸式数字艺术美术馆“帝视特”中国首店、联合全球文化IP运营商亚美地打造的首届U3艺博会,都将在东郊记忆拉开序幕。
不管是“梵高再现”,还是东郊记忆举办的各类展览,聚焦点实际上都落在IP上。事实上,除了知名IP“引进来”之外,成都也在注意让本土IP“走出去”,这在今年8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博览会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组委会秘书长刘浩天曾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头部文创企业落户成都,本土企业也正持续发力。据了解,本届博览会共有上千家企业、上万款IP参展,促成意向成交额约10亿元。
“继艺术盛宴双年展落幕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要怎样的展览才能‘填补’它留下的‘空白’呢?”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8月26日,在告别了持续多日的高温后,双年展举办地成都美术馆一口气推出了5个展览,分别对应波普艺术、木刻版画、架上绘画、当代摄影、装置艺术等领域。
以“成都看展”为关键词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不仅有最新且详细的展览信息,还有新近热门的美术馆、博物馆甚至独立艺术空间,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我觉得成都大的艺术环境是很友好的,展览遍地都是。就算是几十平方的小空间,随便一个房间都可以做一场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年艺术家曾提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城市因人而生,而一座城市的“看展基因”是否鲜明且突出,侧面上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文明发展是否鲜活。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迎来了重要升级。在此情况下,成都正积极应对这场被称为“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城市综合类评比。
今年7月,成都市先后发布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和《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后者提到,在实施天府文化浸润行动上,将重点培育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活动。
当梵高遇见成都时,天府文化中本就蕴含的包容性体现的恰到好处,正如展馆入口处的布置一般:背景是梵高带着他的画笔与向日葵“来到”成都,前面是熊猫、环球中心、锦绣天府塔等成都知名“标签”——下面则是火锅式样的台阶。
于此,梵高在1884年中写就的“一个人意识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意识到自己并非毫无价值或是多余的”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回响。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事实上,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上,以“梵高再现”为代表的强打卡性展览,期间经过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无形之间也完成了一次自我驱动的内容传播,其最终带来的传播效果不容小觑。
以今年7月闭幕的2021成都双年展为例,自开展以来的252天,双年展观展人次近110万,成都市美术馆公众号粉丝超过60万,双年展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上的相关浏览量超3000万,国内外媒体传播量超1100频次。
据了解,随着秋季即将来临,“梵高再现”也进入了“秋季运营时间”,与此同时,“梵高再现”成都站已进入收官月,并将于2022年11月8日闭展。
展览或许来来回回,成都这座城市的“看展基因”却依旧常驻于此。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高峰论坛 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双循环出海新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中93%设置儿科
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总书记作出重要指引
联播+|从三个维度读懂习主席这封贺信的深意